Airbnb,房屋短租领域的领头羊

AI明星公司的专利策略研究 2023-2-2

DELIDA-logo.jpg



【摘要】商业模式的创新当然能够帮助创业者占据先发优势,如果资本和产品跟得上,这些公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行业巨头,但待大浪淘沙风卷残云之后,在趋同的商业模式下,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仍需要归结于产品、服务与技术,而届时能够在竞争中保持续优势的,一定是那些在一开始进行技术储备和构建专利壁垒的公司。


Airbnb,房屋短租领域的领头羊

by

德理达-智能制造团队

乘着共享经济的概念起飞

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Uber、比如Airbnb。有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价值预计将飙升至3350亿美元。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10家企业中有3家属于共享经济企业,包括Uber、Airbnb和滴滴。

今天,我们聊其中的一家:Airbnb,房屋短租领域的领头羊。

微信图片_20230202103207.jpg

图片来自《共享经济大趋势》

三个近乎落魄的高才生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能顶诸葛亮。Airbnb公司的创始人团队Brian Chesky,Nathan Blecharczyk(哈佛毕业生和技术架构师),和Joe Gebbia虽然拥有傲人的学生经历,但在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可以说是这个俗语的典型代表。2007年开始三个近乎落魄的高才生开始创业了,总部设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

image.png

Brian Chesky,Nathan Blecharczyk和Joe Gebbia(从左至右)

受自身经历启发,他们分工合作,研发和设计了基于共享经济理念而设计的租住类APP:Airbnb。与运营酒店的理念不同,此款APP面向的是自住群体和承租群体看似两不相关的人群,其旨在利用共享经济理念鼓励自住群体将多余的居所短租给承租人

Airbnb,一个重视产品研发的房屋租赁社区

和其他创业公司面临的生存困境一样,Airbnb公司在早期采用激进地市场拓展的方式一路狂奔,并未就其商业规则的技术方案进行专利申请,由于商业模式本身并不能形成竞争壁垒,这也让许多公司竞相模仿。

幸运的是,哈佛毕业的Nathan承担了极重的研发工作。在市场快速增长期间,Nathan带领技术团队为持续增长的线上用户提供了具有更好体验度的APP。自2013年开始,Airbnb公司已形成了清晰的商业模式,其以租住地的房屋租住服务为基础并提供关于当地旅游、美食等的推荐服务。

微信图片_20230202103231.jpg

Airbnb公司的商业模式

这使得该公司的运营平台在2013年就吸引了超过300,000个房源登记,并具备为300万人提供服务的能力。居安思危是许多优秀企业共有的特质,市场拓展步入正轨之后,Airbnb围绕公司的特色业务,开始着手布局服务于其平台业务的专利申请,并于2013年2月28日提出了第一件专利申请。

Airbnb的专利策略

如同共享出行领域一样,共享房间的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因而安全保障是首先考虑的要素,比如拖欠支付租金,房东却无法追讨,难以追究不良房客破坏、偷窃单位内财物等行为;甚至有不法分子会利用短租房间作快闪式卖淫、贩毒制毒、毒品派点对点非法活动场所。

为此,Airbnb从技术层面提出一系列的安全机制。

以US9288217B2为代表的专利家族

该专利家族主要提供一种对用户填入信息进行容错的方案,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用户以假身份、假账户等进行在线租赁、导游等服务;

该方案采用了根据多个独立运营平台之间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并基于比对结果得到该身份信息的置信度,根据置信度确定用户是否登记了假身份。

采用该种方式,以避免了用户利用假身份使用平台资源

虽然今天Airbnb公司仍以短租业务为主,但这已逐渐变成业务拓展的手段,通过对其带来的用户量、评价等数据的分析,后续如当地旅游、美食推荐等业务能够使当地短租业务长期稳定存在,AI算法为三者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

体现平台运营特点的技术方案保护

配合其商业策略的动态调整,Airbnb公司所申请的专利技术中不乏利用数学建模、机器学习等软件算法来体现平台运营特点的技术方案。以下述三个专利申请为例:

US20170308846A1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针对快到期库存商品进行价格调整算法,其利用如广义加性模型等数学模型估计快到期库存商品的需求概率,以及估计商品提供者所能接受的概率,并据此向商品提供者提供促成交易的价格以及促成交易的可能性。

US20170031914A1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预测商品需求量来向运营商预定商品的方案。其借助逻辑回归、随机森林等数学算法进行商品的需求量预测。

US20160019474A1 专利申请提供了利用评价中的关键词、或外部得到的用于描述某处特色的关键词作为语料库,基于关键词频率的统计构建与位置相关的关键词列表,用户可以输入所向往的关键词,搜索到相关的景点、租住信息等

通过分析Airbnb公司的专利申请,我们发现,其申请的包含处理大数据的AI算法的技术方案,既围绕自身平台业务,又适用于其他互联网应用,如租车应用、餐饮娱乐应用等。这类如分析用户的互联网行为模式、优化商品定价,优化搜索结果等方面的技术方案,并非仅限于短租房的互联网业务,还可以作为服务型互联网企业今后制定个性化服务的技术支持和营收方式。

独角兽公司也并非在蓝海中徜徉

由此可见,即便独角兽公司也并非在蓝海中徜徉,结合互联网应用的大数据背景,在关键技术上及早布局专利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专利申请需要前期投入不菲的成本,而专利带来的受益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或是不确定的,对初创公司而言,早期的专利每一项申请都应该服务于其当下及未来的商业策略。

事实上,截止成文日,Airbnb公司在主要国家及市场已经公开了118件专利大约38个专利家族,这些国家和市场不但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以色列等发达市场,更包括例如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这些新兴市场

Airbnb公司在美国的首次申请大部分采用美国临时申请为优先权,再根据业务发展情况选择在后申请为PCT申请或美国申请的专利申请策略。这种专利申请策略可谓一箭三雕,既有利于延长其技术方案的保密期限,又能抢占尽可能早的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还可以在临时申请的技术方案基础上进行补充

综上所述,在商业模式依靠技术手段且不断更新的互联网应用领域,专利布局的时机不仅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专利布局的技术方案更可能为企业横向发展赢得主动权。

Airbnb携带专利进军中国市场

随着美国及欧洲市场的稳定,Airbnb将目光投向了亚洲市场。

2014年,Airbnb意识到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网络效应举足轻重,并随之提出了Win Asia的发展战略。作为进军中国市场的演习,Airbnb首先瞄准了中国的境外游业务,并以此为切入口进军中国市场。

2014年中,Airbnb的重点放在了研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鉴于中国社交网络的特殊性,Airbnb放弃了自身在Facebook、Twitter或Google等平台上积累的优势,开始寻求与中国本土的社交网络、应用商店、支付软件等的合作

与此同时,Airbnb也陆续利用PCT的途径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所涉及的专利例如:

基于预测模型确定住处列表中的住处将能够被预订的概率;

在线预订系统按照评级顺序向客户端设备提供列表;

基于预约请求与主人所接受的预约请求之间的关系来对主人的偏好进行建模;

等等。

当然,中国市场向来都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试验田和角斗场,2016年,“中国版Airbnb”途家收购了携程和去哪儿的公寓民宿业务,而小猪短租完成总额达65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此外,国内的OTA(Online Travel Agency)巨头们,携程、美团也都摩拳擦掌,陆续推出了民宿项目。与Airbnb不同的是,这些中国本土企业似乎更专注于市场拓展,专利申请似乎并不积极。

Airbnb还申请了GUI专利

由于APP产品是直接与用户交互的终端软件,其设计美感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度,创始人之一罗德岛设计学院出身的Joe Gebbia将其APP的界面设计成兼具休闲民宅风格和搜索功能。

作为软件保护的补充,Airbnb配合其开发的用户终端APP产品,还申请了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的简称,即图形用户界面,又称图形用户接口)专利。然而,在中国,Airbnb并未对GUI类的外观专利做深耕式的专利布局,故而,同类本土企业沿用了其画风和功能结构,使得Airbnb的APP界面成为区别于其他旅游软件的界面模板

微信图片_20230202103236.jpg

Airbnb的GUI界面的外观专利

商业模式、产品研发应与专利布局齐头并进

商业模式的创新当然能够帮助创业者占据先发优势,如果资本和产品跟得上,这些公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行业巨头,尤其在共享经济领域已屡见不鲜,比如出行领域的Uber、滴滴等;房屋短租领域的Airbnb等,在中国,共享模式的创业者更是触及各个领域,办公室、自行车、充电宝、KTV、篮球甚至雨伞等等。

但是,待大浪淘沙风卷残云之后,在趋同的商业模式下,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仍需要归结于产品、服务与技术,而届时能够在竞争中保持续优势的,一定是那些在一开始都有技术储备和构建了专利壁垒的公司

* 以上文字仅为促进讨论和交流,不构成法律意见或咨询建议。



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碧波路690号张江微电子港7号楼6楼     
 
无锡:无锡市梁溪区中山路288号云蝠大厦10楼A09室